首页 > 新闻动态

中国流寓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沙龙(第一期)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1-06-08 阅读量:

2021年6月6日上午8:20-12:30,信阳学院中国流寓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沙龙(第一期)在人文楼208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了清华大学文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孙羽津和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陆路作主讲嘉宾。校长助理杨高伟主持了沙龙,中国流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学松教授、中心研究人员、文学院部分师生参与对话交流。

172B7

会议分为两场,第一场,孙羽津老师作了题为“陈寅恪、朱自清学术互动发微”的报告,报告指出:“陈寅恪与朱自清之间的学术互动,是现代学术史上鲜为人知而又耐人寻味的生动案例,集中体现于《韩愈与唐代小说》一文从退稿到刊用长达十余年的曲折历程之中。陈寅恪的撰述宗旨,不止于文学史考证,而是以西学之道,还治西化迷思,为韩愈古文及其儒道正名,以述学姿态回应时代思潮,参与文化重建。朱自清对陈文态度的变化,与他调和新旧的思想趋向密不可分。在渐行渐近的道路上,陈、朱更加注重揭示传统相对于现代的种种价值,将学术理念落实为话语实践,这在中国学术现代转型历程中颇具典范意义。”

147FC

第二场,陆路老师作了题为“由文本细读看汉魏六朝五言诗地位的变迁”的报告,报告指出:“诗体的选择是一个诗学研究的基础且重要又有趣的话题。古人并未明言何种题材用四言诗,何类题材用五言诗;五言诗内部亦未明言何者用古体,何者用新体之类,但通过文本细读、广泛阅读,可以知晓汉魏六朝文士有关五言诗诗体选择的倾向,由此亦可探究汉魏六朝不同时期文士对五言诗地位的看法。这一研究可见:文本细读中,可发现一些古人未明言的文学理论、文学思想、文体观念等。”

报告会后,主讲嘉宾与参会师生进行了自由交流,两位主讲嘉宾认真解读了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师生们主动发言,现场气氛非常活跃,直到中午十二点半大家仍意犹未尽。本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行,对推动中国流寓文化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活跃学校学术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1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