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中心流寓文化研究学术沙龙(第三期)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1-12-13 阅读量:

2021年12月11日晚19:00-21:00,中心流寓文化研究学术沙龙(第三期)在人文楼208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期学术沙龙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范子烨教授作主讲嘉宾。中心主任张学松教授主持了会议,中心研究人员、文学院部分师生参与对话交流。

undefined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主讲嘉宾范子烨教授以线上形式作了题为“归去来兮——陶渊明的流寓人生与文学创作”的学术报告。他指出:“流寓”是人类历史中共有的文化现象,流寓之路是真正的文学之路。流寓是诗人从人生的低谷走向精神高原的途径,流寓是伟大的精神创造的原动力,流寓的人们创造了不朽的文化功业。就现代性的学理而言,流寓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文化与文学的概念和切合古典文学实际的研究视角。报告以流寓为视角,结合陶渊明的诗歌和辞赋《归去来兮辞》重新审视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人生与文学创作,并由此彰显其不朽的文化精神和人格气质。

undefined

会后,范教授与参会的老师同学进行了自由交流,范教授认真解读了老师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现场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张主任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范教授从流寓的视角,以丰富的文献资料来阐释陶渊明的人生与文学创作,给我们奉献了一席学术大餐。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陶渊明为中国“隐逸之宗”,较少从流寓视角去认知。其实陶渊明无论做江州祭酒还是彭泽县令,都是“不得已”,其十三年游宦的生涯正是流寓的人生。从流寓文学的主题来讲,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个主题在陶渊明诗歌中体现的非常鲜明、非常充分。人生如寄是流寓文学的一个重要思想,陶渊明诗歌也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从流寓文学的的传承来讲,屈原是重要的流寓诗人,而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与屈原有密切的承传关系。据此,我们完全可以从流寓的角度来探讨陶渊明的人生与文学。范教授的讲座给了我们重要的启迪。

本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行,对于重新审视流寓文学的研究范围,拓展教师们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